Search


【捍衛動物園?(四之一)】
說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其實也不過就是些...

  • Share this:


【捍衛動物園?(四之一)】
說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其實也不過就是些趨勢
這邊大概歸納為5點
會一一向各位舉例說明

近年來
「本土化」成為一個被廣泛討論的議題
要發揚在地價值、復興族群文化
以食物舉例
土鳳梨酥瞬間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當然
動物園也不例外
本土物種的展示日益受到重視

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態系統
我們說到非洲腦海就會浮現出莽原
也能從南美洲連結到雨林
因為電視上總是在播相關的紀錄片
(當然南美洲的莽原、非洲的雨林同樣迷人)
但拿台灣來說
小小一座島
也同樣蘊藏著極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潮間帶、平原、淺山、混生林、高山不勝枚舉
大眾對它們卻知之甚少
這顯然是因為缺乏了解途徑所造成的

大部分的人
到了動物園
只想著要看獅子老虎大象長頸鹿
並且認為他們是動物園必須要有的「標配」
卻忽略了我們身邊那些迷人的物種
為了導正這樣的觀念
動物園必須加強在地物種的展示
通過教育推廣
讓民眾知道
本土動物也不簡單
這一點上台北動物園做得還行
專門獨立出了台灣動物區
通過獨具匠心、精緻細膩的展示面
將台灣動物的魅力傳達給遊客知道
乍看之下已無可挑剔
(雖然展示物種過於侷限在哺乳類)
但在國外
還有更厲害的

美國紐約的皇后區動物園(Queens zoo)
是WCS在當地的5家動物展示機構之一
也是大名鼎鼎的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一直沒有發展美洲動物展示的原因
它設立的用意很單純
「讓民眾有途徑了解多采的本土物種」(放在Bronx容易失焦)
雖然園區面積僅僅2公頃(大概兩個足球場大)
但精心規劃的緊湊展區讓人一刻不得閒
厚嘴鸚哥(Rhynchopsitta pachyrhyncha,北美洲唯一的原生鸚鵡)
沙丘鶴(Grus Canadensis,北美兩種鶴之一)
叉角羚(Antilocapra Americana,陸地上第二快的動物)
南普度鹿(Pudu puda,最小的鹿種)
草原西猯(Catagonus wagneri,著名的拉撒路物種)
眼鏡熊(Tremarctos ornatus,南美唯一的熊種)
美洲獅(Puma concolor,家喻戶曉的PUMA)
都是讓人讚嘆的美麗物種
搭配具互動性的解說牌
令遊客全心全意沉浸到美洲的野生大地
(本土展示還有個便利之處就是隨便圈塊地都是風景,不必擔心造景和動物搭不上)
一個地區能擁有這樣一個動物園將是全體住民的福氣

說完了本土物種展示的重要
下一點要談的是物種的選擇
怎樣的擇種能夠聚焦群眾不落俗套
卻又兼顧保育同時富含教育意義
就讓我在下次揭曉吧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動物園為何存在 讓我們一同走近看個清楚
View all posts